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自律神經失調 糖尿病不易控制

(圖片來源http://gaby.fachrul.com/img/diabetesmedication/types-of-diabetes-mellitus/diabetes-mellitus-type-2-or-simply-type-2-diabetes-is-an-alarming518-x-249-21-kb-jpeg-x.jpg)

    糖尿病去年站上全台十大死因第四位,預估全台有將近兩百萬名患者。民眾應多了解此病,做好早期預防及早期治療準備。

    第一型糖尿病大多在兒童及成年早期發病,與體質較大關係。第二型(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則和生活型態比較有關連,例如不運動、暴飲暴食、體重過重、長期處於壓力下、情緒憂鬱等。

    對於糖尿病患者,除定期測量血糖,接受藥物治療,心理因素亦不可忽略。門診有位年約四十歲的謝太太,定期測血糖,也按時服藥,甚至把工作辭掉專心養病,仍無法控制血糖,相當氣餒。

    謝太太經常緊張焦慮,心跳快,身體緊繃,胸悶,接受自律神經檢查,測量結果顯示,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較為活躍,副交感神經活性受到壓抑。

    交感神經活躍會促使胰臟分泌升糖素,減少胰島素分泌。另,壓力反應內分泌「壓力荷爾蒙」也會干擾胰島素的作用。在交感神經及內分泌共同作用下,身體胰島素無法正常工作,血糖不易控制。

    有些人在壓力下會暴飲暴食、減少運動,但未察覺這些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自律神經失調即是警示燈,顯示壓力下身體胰島素正常功能已受到影響,長久下來將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健康人透過學習壓力管理可以避免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學習壓力調適,做好病情控制。簡單的壓力調適方式如下:

一、培養運動習慣:設定合理的目標,每天運動十分鐘即是最好的開始,再緩慢增加運動量到三十分鐘。

二、傾聽身體的聲音:感到緊張、焦慮時,會有肌肉緊繃、痠痛,呼吸急促,心跳快、胸悶等症狀。這時應試著慢慢調整身體的反應。

三、尋求人際支持: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嘗試改變生活習慣,有旁人支持鼓勵,可增加成功機率。

    若對培養健康行為、學習放鬆有困難,可以就近尋求臨床心理師協助。

(本文發表於2014/12/03人間福報醫藥版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806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