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腸躁症不要忽略心理治療


(圖片來源 http://www.youngandraw.com/wp-content/uploads/Bowel-Health-.jpg)
    有位三十多歲的王小姐,長期因工作壓力失眠、焦慮,前來看身心科。這兩年她開設貿易公司,每天都為公司經營苦惱,幾乎沒有清閒時刻,休閒活動瑜伽、慢跑都沒再進行,焦慮症更加嚴重。王小姐經常脹氣,拉肚子,最讓她擔心的是體重掉了七公斤,她積極尋求腸胃科醫師協助,但檢查都找不出原因,最後醫師診斷王小姐患腸躁症

王小姐認為自己可能有嚴重生理問題,只是醫師沒有查出原因。她聽說維他命缺乏可能會有影響,努力服用一陣子;她也讓自己投入到小說、手機遊戲世界,試著讓煩惱念頭停下來。透過心理治療,王小姐了解壓力可能帶來自律神經改變,影響腸道蠕動。她開始運動、減少煩惱、練習放鬆技巧。經過一段時間努力,王小姐腸道症狀終於減輕。

腸躁症是「功能性」的腸胃疾病,患者會腹部疼痛或腹脹感,同時排便次數、軟硬改變,或排便後症狀改善。所謂的「功能性」是指沒有腸子結構上的問題,但腸子蠕動異常。正確診斷需要腸胃科醫師排除其他的生理問題(例如:大腸癌),民眾有類似的困擾還是先請專科醫師診斷。

大部分腸躁症患者可透過自我調適改善症狀。這些改變包括:

一、培養運動習慣:運動有利紓解壓力,讓胃腸可以正常活動。可從最容易著手的運動做起,例如:散步二十分鐘。或找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如此才可以持久。

二、健康飲食:腸躁症不是食物過敏導致,患者仍應均衡飲食。減少攝取含咖啡因、酒精,及油炸食物。

三、練習腹式呼吸:平時多練習腹式呼吸,在壓力情境下可以緩和呼吸節奏,使得自律神經能處於較平衡的狀態。

四、勿災難化思考:疼痛或腹脹感出現時,不要做過多的負面解釋。例如:腸躁症並不會增加大腸癌發生率。

腸躁症造成生活品質下降,且難以控制,建議在藥物治療外,也尋求心理治療協助。


(原文刊載於2014/7/16人間福報醫藥版身心健康小學堂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