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outbackmeditation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Universe.jpg)
陳先生因舌部腫瘤住院,在等候各項檢查、治療的過程中,持續經驗中等程度的疼痛。疼痛讓他心煩、害怕、沮喪,也干擾夜間睡眠。透過心理師的教導,陳先生學習「腹式呼吸法」,疼痛程度緩和為輕度,心情、睡眠也明顯改善。
多數癌症患者在疾病過程會經驗疼痛。疼痛與癌症本身、疾病階段、治療方式有關,可能是短暫,也可能是長期。疼痛大多可透過藥物治療有效控制,患者無需擔心成癮問題,應積極與醫療團隊反應疼痛經驗,接受有效治療。除了藥物治療,癌症治療國際準則(NCCN Guideline)亦指出心理社會療法可以輔助疼痛的控制。
心理師去病房訪視患者時,發現部分患者認為疼痛與心理因素無關,只要吃藥控制即可;有些患者感到被誤會,強調「真的很痛」,才不是「心理作用」。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當事人表達疼痛時,旁人應該表現支持與接受的態度,不要否定對方的感受。
從身心一體的觀點,疼痛和心理因素有關。這裡指的心理因素是指「想法」、「情緒」及「行為」。癌症疼痛讓人感到焦慮、煩躁、生氣、心情低落等「負向情緒」,同時也能會產生「這麼痛不如死了算了」、「我什麼也不能做」等「負向想法」,最後很可能做出「忍耐疼痛」的「消極因應行為」,因而讓疼痛沒有得有效治療。此外,「閘門理論」的有關研究亦指出負向情緒、想法也會直接影響疼痛系統,使疼痛經驗加劇。
面臨癌症疼痛,可以試試以下的心理介入方法:
一、觀察與描述:透過實際觀察,可能發現疼痛並非一成不變,痛的方式、持續時間長短、強度都會變化。或許也能透過記錄從中找到不受疼痛干擾的時段。
二、轉移注意力:從事讓人愉快、有成就感、有意義的活動,能降低疼痛感。例如:聆聽音樂、玩遊戲、閱讀書籍、繪畫、聊天、參與宗教活動、散步等等。
三、調適想法:觀察任何干擾情緒的想法,然後試著調整或放下這些想法。面對負向想法像是「得了癌症,就表示我將不久人世」,這時應該要反思這是「事實」還是「想法」,若瞭解到這些只是擔憂的想法,即可放下它。
四、學習放鬆技巧:臨床上常用的腹式呼吸法、意象法、自我暗示放鬆練習、肌肉放鬆練習等等。患者如果有學習過瑜珈呼吸、靜坐等方式,亦可以直接應用在疼痛控制上。
(本文刊載於2015/09/09人間福報醫藥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