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4TBLy7J0gxSMhxUiIp9BzAmnWw0QhM4wMLPUuNtZHg8YKpygM1F117p_yKBfqd-WnMEk_QHzxaMFxw3n4qhzh114kMfYFtUslz5ryscnOF2e4Zsz9h7LhAfkLQ8FGqj9713i48WKE4SZ4/s1600/cool-summer-flowers-Santorini-+Change+your+thoughts+and+you+change+your+world.jpg)
有位憂鬱症中年婦女抱怨心中的苦惱:「兒女忙於事業,老公的心都在孝順公婆上,都沒有人關心我!」
「等我病倒在床上,也不會有人來關心我」。
「倒不如趁現在還走得動,找幾個老同事出國遊山玩水。」談到這裡,勉強擠出一點笑容。
「你聽過困擾人們的並不是環境,而是人們對環境的詮釋嗎?」趁著空檔,我丟出這句話。
「有啊!」她禮貌地微笑回應。
「你周圍朋友,有沒有人和你有相似困擾?他們是怎麼克服呢?」我試著尋找立基點鬆動她想法。
「我周圍朋友大多工作穩定,兒女事業順利不用他們操心,夫妻關係都很和樂啊!」她的回應讓我找不到著力點。
「朋友之外的其他人呢?」。我不放棄的追問著,但她沒有立即回應。
「你以前服務過的身心障礙病人的家庭呢?和他們相較之下,你的生活如何呢?」我提醒她。
「和他們相比,我當然非常幸運,不用為經濟問題擔憂,也不必操心將來子女安置問題」她終於接話了。
「剛得憂鬱症時,我曾經去做義工,像在創世基金裡對發票,或陪伴喜憨兒。只是後來我情況好轉,回到職場就沒有時間過去幫忙。」
「很早以前,我也做了二年左右家訪員,在偏遠山區,看到許多生活困苦的人們,逢年過節我還帶衣服給他們!」
「你真的很有心。」我讚賞她的善良。
「當年我還常帶讀小學的女兒往山區裡跑呢!」「或許,這也是她現在一直留在社福機構工作的原因!」她終於對女兒放棄高薪工作有了理解。
「如果你可以走出目前生活,對社會付出,或許更能化解憂鬱的苦。」
「我每周都在寺廟裡做義工,內心確實會比較快樂,也比較不會胡思亂想」她想起這陣子情緒的改變。
「你每天都誦經一小時,相當用功,但心中也常起煩惱,總覺得付出沒有相對肯定,煩惱的念頭是不是也很像在誦一部經文。」
「是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她微笑著回應。
「那麼,哪個部分唸得多呢?」
「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有減少一些煩惱的時間。」
她每天心中產生煩惱,不斷將她帶走,遠離當下生活。她學會轉變心念,情緒將可改變。
(原文刊載於2015年3月18日人間福報醫藥版)
謝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