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www.colintipp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4/09/grief.jpg)
李小姐父親中風長期臥病在床,兄弟姐妹忙於生活,照顧老父母大小事全落在李小姐肩上。兩個月前李小姐的父親過世,至今仍難以走出喪父之痛,經常回想起往生前照顧上失職之處,言談中充滿著悲傷、自責情緒。
李小姐身心俱疲,辦理父親後事至今,不敢在家人面前表現出難過的情緒。悲傷情緒持續累積成憂鬱症,導致李小姐前來就醫。
針對如何處理喪親之痛,心理師建議如下:
一、接納情緒反應:像李小姐這樣需堅強冷靜處理亡者後事家屬,期待快點從難過中回復平穩,不想再經驗任何難過是人之常情。然而應接納情緒來來去去,不刻意壓抑感受,相信自己在悲傷之中仍可扮演好日常生活的角色。
二、重大節日先規畫行程:逢年過節親人不在,對許多家屬而言是難受的經驗。建議可以事先安排好行程,主動找親友相聚,轉移一下注意力,同時可以留點時間給自己,處理思念亡者的心情。
三、轉換觀點:負向情緒通常會不斷勾起負向回憶,鑽牛角尖,應主動「切換」想法。例如:面對「我沒有盡到照顧責任」的負面想法,可以回想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或是可以從其他人的觀點來看看自己的表現。如果覺得「沒有你我活不下來」,應該從客觀角度看到相反的證據,例如:太太可以回想還未結識先生前的獨立生活,證明可以自立。
四、從事自我照顧活動的活動:寫下任何你想到的自我照顧活動,像運動、寫日記、閱讀、散步、泡熱水澡、與人談話等,張貼在顯眼地方。當心情過於難受時,試著從事已上所述活動。
五、接納個別差異:每位家庭成員處理失落經驗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人習慣找人多談論感受,有的人則需要多點獨處的空間。哀傷需要多久才能度過也不盡相同。建議家人間可以多表達個人的需求,接納彼此之間差異。
如果哀傷反應嚴重到憂鬱症的程度,造成生活功能或工作的困難,應該尋求心理師專業協助。
本文刊載於2015/02/24人間福報醫藥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