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正念輔助強迫症治療


二十多歲的李小姐多年來受苦於強迫症。國中開始出現怕髒的強迫意念,讓她感到極度焦慮,透過不斷洗手、擦拭衣服等強迫行為緩和焦慮,漸漸地強迫意念與強迫行為形成穩固連結。李小姐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也試過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暴露不反應治療」,但效果不佳中斷治療。


坐在便利商店的坐椅上用餐,這些情境會誘發強迫意念,但她不可以馬上逃離,進行洗手或擦拭衣服的強迫行為。李小姐無法忍受暴露不反應治療帶來的強烈焦慮,反而事後還會做出更多強迫行為。

過去研究發現,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拒絕暴露不反應治療,且即使通過治療,仍有一成五到四成左右的患者治療成效不佳。改良過後的治療方法即是加入正念的元素,以增加治療成效。在治療的初期,治療師教導李小姐「正念呼吸」的方式,先觀察呼吸的感覺,同時觀察想法、情緒、身體感覺,以及衝動的出沒,然後引導注意力再次回到呼吸本身。透過上述練習,李小姐學會如何和一般念頭共處,看著念頭出現,但不立即做出反應。隨著正念練習的深化,李小姐漸漸能將處理一般念頭方式,應用在強迫意念上。

透過正念練習的基礎,患者變得比較能忍受暴露練習所帶來的不舒服感。以李小姐為例,她可以「觀察」到暴露練習時的想法、不舒服的感覺、想要逃離情境的衝動等等,試著延後做出清洗的強迫行為。若暴露練習沒有如預期順利,焦慮感沒有隨著暴露時間拉長而下降,李小姐也會接受當下經驗。正念練習讓李小姐更能投入暴露不反應治療。

研究指出接近一半左右的強迫症患者未接受治療。部分原因是強迫意念的內容常是社會價值所難以容忍的,患者怕受到異樣眼光、羞辱,因此選擇不願求助。而有些患者即使接受心理治療,也會「自我審查」表達的內容,造成治療師無法充分了解患者的問題。正念的練習,能培養出「不評價」的心態,讓患者比較可以容忍強迫想法,不過度自我批評,變得較願意和治療師分享。


強迫症確實是難以治療的疾病,但治療方式也不斷的在進步,建議患者別放棄希望,主動尋求醫療協助。

原文刊載於2016年3月16日人間福報醫藥版
(圖片來源:http://www.macanxiety.com/wp-content/uploads/2012/08/ocd2.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