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為自己找到正確的職業方向


(圖片來源 http://blog.lib.umn.edu/design/studentblogs/2012/06/career-options.html)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志願」,您可記得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來寫這篇作文的,是急著交差了事,還是真的努力去思考自己以後要當醫生、護士、科學家、警察或是老師。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大家小時候的志願,有些人的志願相當的持續,幾乎從小到大沒有任何動搖;有些人則像羅大佑在「我的志願」歌詞中所描述的,不斷的改變自己的志向;另外一些人則是不明白自己感興趣的究竟是什麼。
  成長的過程中,也常常聽到大人說他們以前在學校所學的和目前的工作可說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彷彿學校科系的選擇和職業選擇之間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其實工作在人的一生當中佔了相當多的時間,工作帶給我們不僅是收入的來源,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性格特質,同時也是個人成就感及價值的重要依據。因此,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是青年學子或社會新鮮人的一個重要課題。事實上早在我們上高中時,就開始面臨職業選擇的第一道考驗,我們必須思考要選擇考哪一組,但年輕且毫無社會閱歷的我們,似乎只能聽從父母長輩的意見、聽從朋友的意見或者追隨社會價值的潮流,因此當我們在進入大學面臨選校與選系問題時,個人的真正喜好與潛能不一定被察覺,因而有些學生在就讀之後,發現與自己的志趣不合,才開始思考是否需要轉換跑道。

  「職業適性評估」即是應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協助人們進行職業的選擇。在評估的過程當中,臨床心理師會使用已出版具有信效度的量表來收集相關資料。一般在網路上常見的職業適性的心理測驗,通常不是由專業人員編寫,因此網路上的測驗可能無法測量到我們所希望測量的特質(即可能無法測出個人真正的職業興趣),而且很可能今天測量的結果和下週測量的結果差異很大,讓人不知道該相信那一次的結果才好。相反的,專業的心理測驗主要依據心理學的理論進行題目的撰寫,並且經過心理計量學的方式進行嚴格的品質管理之後才出版。因此,「職業適性評估」選用專業的心理測驗工具,由專業的臨床心理師依據測驗本身的要求,以標準的程序施測,並且綜合各項資料之後再提供完整的書面報告。

  在「職業適性評估」中,臨床心理師會和你進行面對面的會談,以瞭解你個人獨特的生活經驗及個性,並且以兩種心理測驗來進行收集所需的資料,分別測量「職業興趣」與「各項能力」。臨床心理師將深入分析你的職業興趣、各項能力及性格的關係,提供你合適的職業方向的建議。因此,如果你對於職業的選擇相當的重視,在下決定前想要有更深入的瞭解,「職業適性評估」即是你可以參考的一種方式。
(原文刊載於2009年1月7日 凱旋心情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