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認識強迫症及其治療


強迫症包括強迫意念(想法、影像),以及相對應的強迫行為,例如:怕髒的想法,以及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害怕有人入侵,因此不斷的檢查門鎖;害怕發生火災,因此不斷的確認瓦斯開關。強迫意念的內容非常多種,通常強迫想法帶來焦慮感,而強迫行為可以減緩焦慮。

一般人或許會有類似的想法及行為反應,但是強迫症患者的程度較為嚴重、發生頻率較高,而且困擾的時間較久,患者每天至少浪費一個小時在這些強迫想法及行為中。

強迫症約佔總人口百分之一,男女發生比率相當,其中可能有半數左右患者不曾就醫。

近期新聞屢次提到強迫症,其中有些是正確資訊,有些則需要予以澄清。九月十日健康醫療網提到某位小六強迫症學童洗手洗到手發炎,這是正確的資訊。約莫有三分之一的成人強迫症患者,發病於兒童時期,民眾需瞭解這方面的訊息,以利協助童年患者就醫。

徐薇曾以購物來宣洩壓力,刷卡月破三十萬,懷疑自己得了強迫症。基隆十九歲男性經常忍不住偷摸女子臀部,他自述患有強迫症,因此獲少女原諒而撤告。兩則新聞都將難以控制的行為描述為強迫症,但沒有提到相對應的強迫意念。

強迫症與「強迫型性格障礙」是不同的精神疾病診斷,治療方式亦不同。名嘴于美人自述有「強迫型性格」,她做事追求完美,期待別人配合她,但新聞標題卻寫成于美人有強迫症。藝人張棟樑愛乾淨,習慣家中幾乎一塵不染,友人懷疑他有強迫症的報導,也比較像是強迫型性格。強迫型性格是一種性格傾向,若僵化程度到達強迫型性格障礙,則需要接受心理治療。

強迫症的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通常精神科醫師會選擇使用抗憂鬱劑來治療,治療的時間大約需要十二周以上。

另外,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暴露/不反應治療」亦是首要的心理治療選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面對感到困擾的強迫意念,但不做出相對應的強迫行為來消除焦慮,久而久之,患者會慢慢習慣強迫意念,焦慮感受也會逐步下降。合併藥物治療與認知行為取向心理治療通常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患者通常拖了數年才接受治療。民眾本身或親友若有上述困擾,建議別羞於承認困擾,應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門診協助。

(原文刊載於2015924日人間福報醫藥版)

(圖片來源:https://3a09223b3cd53870eeaa-7f75e5eb51943043279413a54aaa858a.ssl.cf3.rackcdn.com//health-fitness_02_temp-1342945782-500bb9f6-620x348.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