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婚後另一半脾氣變不好,怎麼辦?


  筱君(化名)與先生交往多年才結婚。結婚前筱君注意到先生脾氣有點不好,但不太以為意。以前先生批評難吃的食物是要給狗吃的時候,她只是覺得先生過於毒舌,現在則覺得這真是教養上的不良示範。自從去年家中新添成員後,筱君無法全心在先生身上,導致先生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

  先生不願分擔家事,而且不斷把錢花在改裝車子上,筱君大多選擇隱忍。但先生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差,從砸壞筱君的手機、出手推她、甚至最近夫妻吵架還亮出刀子逼她離婚。筱君一個月前和先生分居,她再也受不了先生的壞脾氣。
  分居這期間公婆、大姑、小姑不斷前來勸和,希望筱君可以改變自己,調整脾氣、講話的方式,別和先生硬碰硬。筱君的父母勸告她早早離婚,不忍心她再受到欺負。筱君不想就此結束婚姻,她不斷想著「一切都是他的錯,為什麼我需要改變?」,她期待先生可以改變。在離婚與否的兩難之下,筱君前來接受心理諮商。
  透過臨床心理師的引導,筱君逐漸理解先生為何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原來身為獨生子的先生從小受到過度竉愛,一直都是眾人關心的焦點。而且,從小到大只要先生發脾氣,家人總是順著他。而筱君的原生家庭比較強調「公平正義」的原則,從小在講道理的生活中長大,她很難接受先生這麼不講道理。
  臨床心理師在會談中運用「辯證行為治療」的方式,先對筱君表示同意她已經盡力了,而且也同意她很想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接下來臨床心理師告訴她,她必須更加努力才有可能改變現況,而且雖然問題並不全然是她的錯,但是她必須要設法去解決她面臨的問題
  一旦筱君同意這些觀點,先前的情緒困擾就消失了,她形容這改變「就像烏雲飄散」,讓她重新回到平靜的心情。
  筱君學習「辯證行為治療」的教導,學著「做有效的事」,先決定「目標」之後,再考慮達成目標的「方法」,放棄原本抱持的「原則」。目前筱君的目標是讓孩子有完整的家庭,她理解短時間要先生改變很困難,因此,她願意選擇從自身調整起。但若先生將來仍有暴力行為,超出筱君所能承受,她也會選擇結束婚姻。

(原文刊載於2015年10月7日人間福報醫藥版)
(圖片來源http://4.blog.xuite.net/4/0/f/2/24442341/blog_2431036/txt/45749239/0.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